若想了解更多资讯,请留下联系方式

我们正在提交您的信息,请稍候……
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你现在还信吗?

2018-04-08

  

    去年国庆,后台收到一条留言: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现在还能信吗?


  想不到周末再次收到同样的留言。翻出之前的观点,再分享一遍。

  1、聪明

  大半年前,有篇演讲刷屏了。说的是这样一个现实——有 63% 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。

    也许你看过这篇演讲,我是夜里看完的,逐字逐句,看了两遍。我就是那 37% 上了高中的农村孩子。


  2001 年夏天,我 15 岁。坐在中考返乡的大巴车上,带队老师高声喊着:到齐了吗?报数!

  「1、2、3、4…」,声音最终停在「27」上。

  27,是我们那一届初三参加中考的人数。我记得初一时,全年级有 6 个班,大约 260 人。

  所以,我们那一届,参加中考的比例是 10.38%。

  一个月后,中考成绩公布,7 个人读了高中。所以,我们那一届,读高中的比例是 2.6% 。

    其实远低于 37% 的数据。当然,那是 17 年前,也许今天的农村,已有改观。


  后来,7 个上高中的同学里,考上重点大学的就我一人。大学毕业时,同学们大都选择读研、考公务员、进外企。而我在 6 年内,换了三份工作、三个城市,在别人看来,这叫瞎折腾。

  28 岁那年,我放弃成为高薪经理人的机会,开始创业,做起了在职培训服务机构——插坐学院,按照市场估值,已身价上亿,应该算同龄人里的佼佼者。

  然后,不免在一些诚被问及成长经历,但我内心始终有一种不安和焦虑,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走到今天,似乎充满了偶然和侥幸。

  (1)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,父母就没有再参与过我的学习情况,更不用说辅导作业。

  (2)整个学生时代,父母都没有推荐我读什么书,也没和我讨论过多少关于未来的话题。

  (3)高三报考志愿时,我始终弄不明白,「金融专业」是做什么的,无人可问,也不觉得重要。

  (4)大学毕业后,我一直靠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工作,身边围绕的都是稳不稳定、当不当官的声音。

  以上,就是我的成长环境。看似每一步我都拥有无限自主权,但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:升学、就业、创业等,我其实挺渴望,能有人教教我的。

  尤其,随着公司越做越大,经历的挫折越来越多,我愈发感到: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,如果只靠聪明劲儿,我可以从 260 个农村孩子中胜出。但放到 2.6 亿职场人中,只靠聪明劲儿,还能行吗?

  2、见识

  去年中考期间,有一条热度很高的新闻。

  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,在被问到「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」时,回答:

    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出来,我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教育资源,让我能走很多捷径。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,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,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。


  熊轩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。很小时,他就去过多个国家,欧美、巴西、东帝汶、印尼等等。

  在见识上,他早已高出同龄人太多。许多农村的孩子,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户籍所在地,更不用说上中学时就已经环游世界了。

    分享另一个和见识有关的故事:


  有一次,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,邀请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到家中做客。

  当他热情地给溥仪展示珍藏半生的古董字画、金石玉器时,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,反而随手指了几件,告诉王国维那是赝品。

  王国维当然不服。这些珍玩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美学、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,怎么可能是赝品?王国维心里想,可能是惺帝没仔细看。

  溥仪走后,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,又去古玩店找行家,结论是一致的:这几件「珍品」,确实是赝品。

  此后,「金石大师」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溥仪却说:

  我不懂你们那些鉴别方法、技术啥的,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,有差别罢了。

  如此霸气的回应,只因为曾经见过。

  当你没有见过最好的,你就常常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,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,而忘了世界之大。

 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政府,是北方一个三线梳城市,在很多人看来,发展稳定、待遇好、体面。但我还是决定离开那里,去更大的城市发展,最终加入一家大型央企集团。至今,我还记得第一次面试时的蹇觯翰换岚吹缣荨

    因为我从来没有坐过按钮在门外的电梯,其实也没有上过这么高的写字楼。面试间隙,我还发现,这个写字楼的公共卫生间,比我住过的宾馆都要好。这对我的震撼,甚至超过读很多本书。


  这就是见识的力量,见识会让你感受到一些本来就存在的东西,会让你明白,这个世界那么大。

  所以,见识比聪明重要 100 倍。

  3、真相

  网上有一条流传很多年的段子:

  全球首富比尔·盖茨的传记,不会告诉你他的母亲是 IBM 董事,是她给盖茨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;股神巴菲特的书,只会告诉你他 8 岁时就知道参观纽交所,但不会告诉你,那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,还是高盛董事接待的…

    我们总是无法正视出身的价值,经常粗暴地以「富二代」「拼爹」为耻,然后用「勤奋与努力」这碗鸡汤,在无知与迷茫中穷横和死犟。


  殊不知,像我们这些出身普通的人,缺的根本不是勤奋。勤奋几乎是穷人的基因,我们生来勤奋。在我们农村老家,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省吃俭用,起早贪黑,不怕吃苦。但又有什么用呢?

  他们会因为多花两三百块钱,拒绝供孩子读书;他们会因为邻居多挖一锹土,而大打出手;他们会因为贪恋打麻将,而抱着孩子一起玩儿;他们会因为别人都这样,教给孝儿很多恶习惯……

 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,生活在几万人不到的小镇里,他们的骨子里必然是无知的。请注意:

  这里的「无知」并非贬义词,而是事实。

  你知道普通人最要命的两种思维是什么吗?

  穷横和死犟。归根结底,无知使然。

  我再举个无知的例子:我读高中的时候,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「公司」的存在,更别说「跨国公司」,我们脑子里有的叫「单位」。

  关于工作选择,我们穷尽想象力,也就是当老师、当官儿那么几件差事。

  你如果跟我说,创业改变世界,开玩笑吗?

    反观「富二代」们,最让人羡慕的根本不是财富,而是从小培养的,认知世界真相的能力。


  什么叫世界的真相?

  真相就是弱肉强食,而不是温良谦逊;真相就是贷款买房子,而不是攒钱买房子;真相就是人无完人,成功者大都毁誉参半,而不是谨小慎微、处处求全;真相就是要敢于拥抱变化和风险,而不是一味求稳、安于现状。

  普通家庭的孩子,信这些吗?当然不信。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,都是「中庸之道」。

  我有个前同事,在这家公司干了 15 年,依然只是个小经理,拿着 1 万月薪,印象里他最喜欢和我说三句话:

  (1)别要求太高,差不多就行了。

  (2)你性格太倔强了,小心得罪人。

  (3)出去干并不一定比现在好。

  真实的职场竞争环境,靠这些能赢吗?你干了 15 年,只混到月薪 1 万,你让我拿什么信你?

  再拿我亲身经历来说,我创业获得天使投资后,我娘的第一句话是:儿子,不会被人骗了吧?人家为什么把那么多钱打给你?因为母亲没创过业,也不懂投资,心中自然没有「真相」。

  要不是我敢做,别说创业了,我可能毕业 10 年都不会换工作,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政府。

  所以,你现在还信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?

  我是真的对此产生怀疑了,这绝非怂恿你贪图富贵,忘恩忘本。而是希望我们可以正视「富二代」的优势。

  不要因为出身穷,就有了「狭隘」与「短视」的借口。更不能躲在旧观念里,不思进龋

  4、高手

  我有个好朋友,北大本科毕业,拿到美国排名前五商学院的全额奖学金,毕业后进入华尔街(全球最好的投行之一)工作,赚着百万年薪。

  我问她,华尔街两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她说:

  华尔街聚集了全球最顶级的金融人才,服务的客户也是全球最顶级的,这让我彻底明白了,世界太大,天外有天,有些事如果别人不亲口告诉你,你这辈子都没机会知道,更别说理解了。

    她说,人和人之间最难逾越的,不是聪明与勤奋的差距,而是经历与见识的鸿沟。


  然而,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进入华尔街工作。那么,对于大多数普通上班族,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认清职场真相,加速职业晋升呢?

  我的经验是马上行动,跟顶级高手学习。

  分享一条我的个人经历,创业过程中,最难的是带团队。我在这方面走过很多弯路,有天精疲力尽,正好有机会请教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。

  我问她: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?

  陈老师说:想成为好的管理者,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。该做的事儿,坚决做好,不该做的事儿,坚决不做。你就会成为好的管理者。

  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,但我非常相信这位陈老师,所以「盲目」照做了。马上对我的日常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、删减和优化。结果不到半个月,我和下属的关系,真的出现了明显的改善。

  其实这个世界的大多数问题,都被高手们解决过了。高手们走过的经验,尤其是弯路和坑,没必要再重新走一遍。高手们发现的真相,尤其是规则和方法,没必要再重新验证一遍,先用起来再说。

  所以,我拿亲身经历提醒你,正视富二代的优势,富二代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就是身边高手多。千万别再死犟了,别再信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。咱们那个家太小了,早当100年,也没什么了不起的。

  世界很大,放下傲娇和高手学习。

  5、结语

  今年春节,弟弟生宝宝,我去了趟上海。

  因为这是我们家里的第一个新成员,而我既是长子又是长兄,所以这个春节,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家族建设和孩子培养的问题。

  还专门查了一下:什么是贵族?

  其实答案很简单:

  拥有财富和教养的阶层。

 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,敲读了这篇文章,希望你能明白,出身穷在很多时候,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

  最关键的,不是生活条件艰苦,而是出身在很大程度上,会影响我们的视野和眼界,会让我们在很多事情上变得局限和盲目。

  也只有正视了出身的问题,才能从内心里,客观对待个人发展与家庭建设。

  孙子打游戏花光奶奶一年生活费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才是最大的谎言

  作者:斑马

  大连的周阿姨对着镜头以泪洗面:十岁的孙子帮自己设置微信支付,结果银行卡里7100块就剩了100,去报警才发现,钱全被孙子充值到了游戏里。

    这个周阿姨自己没收入,带着两个孙子,儿子有残疾,和妻子卖咸菜为生,七千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。她流着泪说,我没路走了,游戏公司能不能把钱退给我。


  可怜是真可怜,但游戏公司是无责的,退钱的可能性不大。毕竟这道口子一开,所有用户都可以打着熊孩子的名义跑来退钱了。而且就算退了钱,也防不住孙子再偷来充值,因为根在教育的缺失上,不在这七千块钱。

  今年1月,贵阳街头,同样是个十岁孩子,拿着爸爸手机玩王者荣耀,三小时花了3000块,被父亲罚跪地乞讨。这个父亲生活也很艰难,妻子跑了,靠送外卖养活自己和儿子,一个月的收入才3500块。除了心疼钱,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。

  评论里一片叫好:熊孩子就该这么罚。可是我怎么看这个新闻,都觉得跪在地上的应该是这个爸爸。孩子玩了三个小时游戏(肯定也不是第一次玩了)你没发现,丢了三千块钱你倒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。赖谁呢?

  这两年,网游玩家正在出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。想想我们十岁那会儿,还停留在跳皮筋弹玻璃球,cosplay个白娘子的状态,而如今的孩子,王者荣耀已经打得666了,一张口,全是游戏专业词,我一个都听不懂。

  这些没有赚钱能力的未成年人,恰恰是消费力最强的一批玩家,他们的充值金额跟家庭收入并不成正比,甚至越穷家庭出来的孩子,越热衷在游戏中一掷千金,去弥补现实世界中与其他孩子的落差,寻找荣耀和满足。

 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:

  疏于监管,缺少家庭温暖,教育不到位,自制力低,没有金钱观念,现实生活中比较自卑。

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是一句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谎话。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孩子天生就应该懂事,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容易,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苛刻和残忍的。它背后隐含的一个逻辑是,父母越没用,你越要争气。

  但是可能吗?

  你都当不起来的家,凭什么认为以他们稚嫩脆弱的肩膀,就能扛得起呢。

  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比的,如果一个父母从小不在身边,吃不饱穿不暖,几乎自生自灭的空巢孝能比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,三四岁就带出去到处旅行看世界的孩子得体、优秀,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,是万中无一的奇迹。

  一个孩子童年需要的原本不应该是懂事,而是爱。

  但是爱,对于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说,是一种奢侈,他们的父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谋生,维持基本的生存上面。有的父母,在最开始,甚至是放任孩子玩游戏的——反正没有时间看孩子,玩会儿游戏正好,能安安静静对着手机电脑,不用担心乱跑惹出什么麻烦。还有的父母,自己就沉迷游戏。

  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强大的自控力,正确的价值观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而他们的父母又没有正面管教的意识,只能放纵孩子或责骂他们,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履行作为父母的“教育”义务,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比其他孝更难抵御诱惑,更容易偏离轨道,继而陷入“越穷越败家”“越穷越不懂事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游戏的确是好玩的,但也并没有那么好玩。我周围有很多资深游戏玩家,没有一个真正沉迷其中无法自拔,玩也只限于一天一两个小时,茶余饭后的消遣,这就是游戏应有的意义。

  去年的北京高考状元,据说打得一手好dota,游戏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。但是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,又没有自控力时,游戏就成了饮鸩止渴的鸦片,继而深度上瘾。

  玩游戏能让人沉迷到什么程度?我认识的一个男生曾经自述自己中学时逃学在网吧打游戏的经历:闷天闷地打了七天,饿了吃泡面,除了吃饭上厕所,剩下的时间全部在跟虚拟世界里的敌人厮杀,几乎连觉都不睡,两只眼睛杀到通红,出来时两腿发软几乎要猝死。

  他应该庆幸,死神放过了自己。新闻里,猝死在网吧的少年,太多太多了。

  我问,是什么样的家庭,能任孩子去网吧打七天游戏而无察觉?得到的是毫无意外的回答: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跟着奶奶生活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个父亲恐怕都不知道儿子的这段经历,他甚至不知道,自己曾经差一点就失去了儿子。

 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,越需要更多的爱来填补物质的匮乏,关心、陪伴,身体力行传递给孩子做人的道理,让他参透生活的艰难,懂得奋斗的意义。

  教育是件零存整取的事情,你的付出,孩子能看得见。

 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,一个的哥说他儿子考上了清华,乘客问你是怎么教育的。的哥说,我没什么文化,也谈不上教育,但是有个习惯,每天下班一到家,就顺手拿起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看,哪怕是假装看,也得让孩子知道,他爸爸是个爱认字儿的人。

  穷,才更要把时间花在教育上。如果你无法给孩子一个好的出身,请不要再亲手毁掉他可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。

上一篇:

  

下一篇: